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翁隆盛茶号:龙井茶研制家族的迷失

(注:原题《龙井茶研制家族的迷失 创业时的“灵丹”怎么成了守业时的“毒药”》)

     翁耀庭,民族工商业家、浙江著名商人、百年老字号翁隆盛茶号的创始人。创设于1729年的翁隆盛茶号,店址初设于杭州梅东高桥。太平天国后,翁氏为发展业务,将店址迁至当时的商业闹区清河坊,又扩建五层洋房,门楣上装饰“狮球”,注册商标,气派焕然一新。茶号所制的龙井茶品质优良,采购认真,选而复选,专供“三前摘翠”的富春茶,精工焙制,色、香、味俱全,因而脍炙人口,在国内茶叶同行中首屈一指,在国外、港、澳、东南亚一带亦信誉卓著。翁隆盛茶号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成为茶叶行业中久享盛名的一家名牌商店。

    从小耳濡目染  创办翁隆盛茶号   

    翁耀庭的发家史还要从他的身世开始说起,1687年原为大户人家的翁家,因故衰败,家中小姐翁氏被卖入海宁陈家为婢。陈府三公子陈振荣深爱意欲娶其为妻,门第观念深厚的陈家无论如何也不肯接受翁氏为媳,将两人逐出门庭。陈振荣带着翁氏来到杭州的梅登高桥,以卖字画为生,兼卖茶叶。数年后生有一子,随母姓翁取名耀庭。

    过去人们喝茶,都是将茶叶压制成茶饼,称为“龙团凤饼”。由于砖茶团茶经过压榨等工序,破坏了茶叶原有的一些功效。所以,夫妻俩一直考虑着怎样琢磨一个新的茶叶加工方法,可以更好地将茶叶的功效保留下来。然而,由于对茶叶的采摘方法、炒锅的温度高低等把握不到位,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翁耀庭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自幼耳濡目染,所以,长大后也跟父母一样,将改良茶叶视为己任。

    一家人经过反复琢磨、研究、加工,经历了上百次失败,终于在1725年研制成了一种扁平的散茶,取名“龙井茶”,这种茶在适当的温度下翻炒,不用压制成饼,即可封罐保存。龙井茶一推出,立刻由于清香扑鼻、回味隽永受到欢迎,翁家茶铺宾客盈门。翁耀庭并没有就此知足止步,四年后,他更创制出了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并按地域口味将茶叶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就在这一年,翁隆盛茶号正式创立。

    那个时候,由于其他茶号没有意识到在茶叶研制上改良创新,所以被“翁隆盛”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待到想奋起直追时,“翁隆盛”的“龙井茶”已经享誉盛名。“翁隆盛”只收雨前茶,不收雨后茶,更不收夏、秋茶。故被世人誉为:“天生端草,三前摘翠,碧芽悦目,秀色可餐,其美也绘炙人口,其名也冠于全球。”

    经营有道  使名牌老店身价倍增

    翁氏对于重视茶叶质量,严守商业信誉,确有独到之处。茶号在广告宣传中强调“每逢进货必采头帮之叶(俗称头茶),逾立夏节后之二、三、四帮则摒而不取。因初春所摘之叶,其色嫩绿,其气芬芳,其味隽永”。事实也确实如此,春茶的色、香、味远非夏茶秋茶所可比拟。翁隆盛茶号采购龙井茶,从清明以前新茶开采到立夏节就停止收购。其次,对旗枪茶采购也同样讲究,绝不马虎,不仅对采茶季节严格掌握,选择的产区也非常认真。如龙井只选购狮蜂、龙井、翁家山等高山区,连梅家坞的龙井也不要。旗枪只选购上泗区的转塘、桐坞、大青,余杭县的双溪、闲林埠南路、石马,里山桥,富阳县的东坞山、施家园等的高山正路茶,对于平地茶和路份差的茶叶一律不收。茶号由于资金雄厚,把高山正路茶一季收足,俾可全年供应;又因掌握了茶叶质量的关键,故能超越同行之上,这是它经营成功的最大秘诀。

    翁耀庭对茶叶的焙制保管工作精益求精。龙井叶在收购入库后,经过开汤审评,符合要求的,当晚下锅文火复炒,达到香气透发,含水份降低到3%左右,起锅筛选、簸片,去末拣梗,以符等级标准。冷却后上包,每包1斤,装入灰坛。茶坛在盛茶之前都用旺火炭笼烘烤,待茶坛完全干燥后使用,每坛装茶13包,加装2斤石灰袋1只,第一、二次用嫩的石灰,以后三、四次用老的石灰。装坛以后及时换灰,并在石灰将化之前取出,再用新灰装入。旗枪茶因数量较多,产区稍远,所以在收购时,派技术工人进山辅导,当地收购,即在当地炒干,筛选,然后装箬篓运杭,装坛置灰入库。由于加工精细,保管得法,龙井、旗枪各类名茶的色、香、味得以长期保存。

    翁耀庭的高档龙井茶处理颇为讲究,按产地分为“狮”、 “龙”、 “云”、“虎”四个字号,严格分开,保持各字号的特色。每个字号又分春前、明前,雨前收购后一次拼和,供应全年,卖完为止。中低档龙井则根据各类茶叶特点,调剂拼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如远销港、澳的“龙井上字莲芯”,由于低档龙井虽香气较好,但茶身已老,口味带粗,所以选用较嫩的旗枪拼和,使香气、滋味、外形都得到协调。“龙字旗枪”、“云字芽茶”、“虎字龙雀”等则采取以旗枪为主体,拼入安顶炒青或东阳高级烘青,也收到外形、色泽、香味、老嫩叶协调的作用。对于这类拼和茶叶,茶号虽仍冠以狮、龙、云、虎字号,但茶名则不称龙井,以示区别其质量。通过调剂拼配等技术性的处理,提高了茶叶的色,香、味、形,很符合消费者的要求。

    翁隆盛以主销优质龙井蜚声于国内外,同时经销的其他茶叶都是全国各省名茶,起着名茶配名牌,有如红花绿叶,嫣然相扶。如经销的红茶,有本省的龙井乌龙、九曲红梅,安徽的祁门乌龙、祁门九曲,福建的武彝红袍、旗红小种等等。花茶类如玫瑰花干、自窨河埠红茶、珠兰花茶(从安徽渔梁采购)、茉莉大方(用安徽老竹大方窨制),还有云南普洱、洞庭碧螺、寿眉白毫、安徽贡菊、杭州白菊等等,数量虽不大,都是驰名一时的名茶、好菊,与西湖龙井组成了一个各类名茶汇集的高级茶叶商店,对消费者具有强大吸引力,使名牌老店身价倍增。

    翁耀庭经营茶号,重视创牌子。他不仅在经营茶叶的质量上坚持宁缺毋滥,且在经营的方式方法上,也强调守信用。在狮峰、龙井、翁家山等处,每年茶叶开始收购时,一定要翁隆盛的采购员到才开秤,否则就没有市价行情。经售杭白贡菊,一般茶叶店因收灰干燥,出售的份量往往不足,而翁隆盛都要补足份量后才出售。顾客购茶要装铁罐,不论2两、半斤、1斤装的,份斤十足,绝不偷漏。运销港,澳的茶叶,每斤纸包都封口盖章,铁箱上加轧机印狮球商标,以示郑重。对港、澳业务,接受订货非常严格,货款不到不发货。茶叶配方的各路茶叶不到齐不拼和,宁可发货迟,所以广庄业务数量不是很大。这些经营方法,都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名牌服务,也是翁隆盛信誉卓著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翁耀庭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一套办法,店中职工大都是本店学徒,其经理则从学徒中选拔。对有技术的高级职员,则优礼以待。春季派赴产区收购茶叶,给以全权信任。在待遇上,把兼营的玳玳花干,玫瑰花干,西湖藕粉,酒药等营业收入,归职工分配,使职工收入超过同业水平。对受他委托在产区收购茶叶的茶行,除付给佣金外,也采取联络感情,所以他所收购的茶叶往往价廉物美。

    鼎盛过后  在后辈手中走向衰落

    翁隆盛茶号至三十年代前后,其业务才日趋衰落。翁隆盛茶号在发展的全盛时期,不是继续积累资本扩大再生产,而是拨出资金在杭州郊区上泗购买大批田产,委托当地茶行收租。北伐战争后,中山中路开辟马路,它又耗用巨资,建造高大洋房,14根从地面通到三楼的桩木购自福建,内厅走马楼装饰、摆设,极尽富丽堂皇。翁隆盛在广庄业务确立起信誉后,自恃名牌,造成发货不及时,耽误销货季节,因此客户有意见,业务做不大。在培养子女接班人的问题上,由于存在保守思想,缺乏远大目光,没有给予子女教育造就的机会。因此,翁隆盛在几代之后,就后继无人了。三十年代杭州经营茶叶业的越来越多,竞争之风剧烈。他们在经营和推销方式上推陈出新,取得了成就,业务逐渐扩大,对墨守成规的翁隆盛而言,带来了很大冲击。尽管翁隆盛以百年老店,货真价实的名牌为基础,暂时还能吸引住一些老顾客,但毕竟是日落西山,难以力挽狂澜了。

    翁耀庭去世后,翁氏家属又闹财产纠纷,诉讼于法院,分去遗产3万元,接着翁氏大股投资的公顺茶行又值倒闭。这一系列打击,使翁隆盛的经营资金大大削弱,每当新茶收购季节,因缺乏资金而向银行钱庄贷款应付。直到1934年业务受挫,周转不灵,贷款不能偿还,此时的翁隆盛已是衰落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国内外购买力降低,加之1930年长江大水灾,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三省,茶叶无法运销东北。由于上述这些客观条件的产生,翁隆盛的业务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上年存茶销不出,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特别是1937年,杭州沦陷,翁隆盛的店址、栈房虽存,但货物损失惨重,元气大伤。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茶行对东南亚外销业务全部中断。1945年抗战胜利,杭州门市业务仅能维持,而对外批发业务却不能恢复。解放后,除门市以外,邮售业务有了一定恢复。1953年,清河坊的零售门市部撤销,而把湖滨同大元茶号改为翁隆盛茶号,后又改为狮峰茶叶店,茶号开始焕然一新。翁隆盛茶号重视产品质量,恪守商业信誉,争创名牌的经营思想,对日后经商的人还是有可以借鉴之处的。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翁隆盛茶号:龙井茶研制家族的迷失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