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翁氏溯源

翁(Wēng)姓渊源:

(一)翁氏出自姬姓,为西周周昭王的后裔。

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年-公元前1002年间的西周昭王之时,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庶子。相传昭王幼子生下时双手紧握,别人掰不开,惟昭王去掰,应手而开,左掌纹路如篆书的“公”字,右手掌纹如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给幼子取名为“翁”。翁的后代也以翁为自己的姓。

(二)翁氏出自姬姓,以封邑为姓。

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浙江省定海东,一说广东省翁源),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又《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三)上古夏朝,启为夏王,有贵族翁难乙,相传为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四)翁氏为春秋时周景王(公元前844-公元前520年)之孙翁伯的后裔。

        《前汉?货殖传》载:“翁伯以脂而倾县邑。”《史记?货殖传》也载:“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据《搜神记》载:“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於无终山。山高八十里,而上无水,雍伯置饮焉。有人就饮,与石一斗,令种之,玉生其田。北平徐氏有女,雍伯求之,要以白璧一双。媒者致命,伯至玉田,求得五双,徐氏妻之,遂即家焉。” 雍伯即为翁伯。据《御览》引用《阳氏谱叙》的记载说:“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御览》又引用《水经》的说法:“翁伯,周末避乱,适无终山,山前有泉甚清,常澡浴,得玉璧一双于泉侧。”有些《翁氏族谱》将翁伯列为翁氏得姓第三世祖,为翁溢的裔孙,翁莆君的长子。这不妥。因为,翁伯即是周景王时代的人与周昭王庶子翁溢相隔数百年,不可能是祖孙关系。《东安翁氏宗谱》将翁伯列为汉代翁梁君的长子更为不妥。这里,依《阳氏谱叙》的说法,将翁伯列为翁姓的另一出源。

(五)为蒙古族镶旗人卓蒙古特氏改姓翁。

         清代,蒙古族镶旗人卓蒙古特氏随顺治入关后改汉姓姓翁,最显著的有大将翁爱。

 

得姓始祖:翁弘。据史料记载,翁姓始祖系西周王朝周昭王的庶子,出生三朝仍两手握拳,旁人掰不开,周昭王一掰即开,见左手手纹象个公字,右手手纹象个羽字,合起来成个翁字,王即赐姓翁取名弘,翁姓始祖即翁弘。翁弘始居梁原城,后封任楚国左丞,死后谥号端明王,弘公墓葬梁原城五里,坟前华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两旁。梁原城在今甘肃灵台县梁原镇,梁原离古时周朝初期活动区域周原、岐山及后耒建都的镐、宗周、丰不远,史料记载也许是真的,但因距今二三千年痕迹是否尚存就不得而知了,人们寻根问祖,却说法不一,烦请灵台、梁原的有关部门了解一下,如确有其事,请连同照片在网上刊出,除了为翁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之外,可能还将为当地引耒一股不大不小的寻根问祖旅游热呢。由此可见,翁氏大致始于公元前1052至1002年之间的西周昭王之时。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孙,翁氏的始祖则是周昭王的儿子。如此一来,翁氏的来龙去脉,是更加一目了然。故翁氏后人尊翁弘为翁姓的得姓始祖。

 

“六桂堂”探源:

六桂浦兴福里竹啸翁庄人也’為闽’广’浙诸翁祖’兄弟六人’登宋科第’宋志载之科名曰'[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登阳礪榜翁处厚’翁处易’开宝六年葵酉宋淮榜翁处朴’翁处廉”雍熙二年乙酉梁灝榜翁处恭’翁处休]’志之文苑曰’翁承赞’字文尧’父巨隅’自竹啸迁居漆林’荣王咨议参军’承赞乾寧三年唱探花使’又欔宏祠科’任京兆府参军’天佑元年以右拾遗授詔册闽王审知為琅琊王’后复為闽王册礼副使’寻授右諫议大夫’闽王赐其乡曰'[文秀]’里曰[光贤]’漆林庄曰[昼锦] 有诗集及[宏祠集]等行世’孙希愈’绍巠四年特奏名’仍居竹啸庄之承赞从子乾度唐左补闕’有子六人’相继登第’时称[六桂] 处厚孙损’天巠二年’处恭孙操’与处休孙鉴’同登景佑元年进士’有[翁氏父子诗]’此志出绍熙前’至明弘治已五百餘岁’翠渠周公瑛修志’从而固之’非若张元龟’薛峦作新增书矣’故先辈若王尚书直’周尚书洪謨’郑尚书纪’林侍郎文’柯学士潜极縉绅先生百餘人赠貽各纪其事’盖莫疑志之过也’近者修新志’计以修未举耳’不图削既往六百年事也’又族皆彼其之’子莫能身其则’掷故谱告既往事也’志成说行’而六桂削矣’说者曰'[宋太祖登极之始’泉州获為陈洪进所踞’职方氏尚未有属’是浦地尚属於陈洪进”则浦安得而登於科名乎’?]殊不知乾度公生於唐光化戊午’葵末年辟晋王文学会橼’舆[阝輦]邾二叔同任’叔阻乱不归’遂家於浙’今為浙之翁’乾度公在朝与妣陈氏及六子居汴’处厚’处恭朴国子生’宋太子初受周禪’隙空诸偽国’下詔有曰’:[若有乡贡隔越在化外’待于开封府设牒奏名’俟朝旨’不用於本贯发解’]处厚公遂投牒开封取应’此以有建隆’开宝进士也’若以科名有碍于洪进’则荐辟不得也’?又曰:[开宝宋淮榜总十人’安有兄弟并进之理’?]噫元[忄岂]八士不敢[扌以]’宋郊’祁’章’援’持’非兄弟乎?始当时所取[人又]十人则已皆兄弟矣’而谓十八人之中兄弟无并进理也’且是岁徐士谦诉李昉取舍非当’宋祖亲复试之’得百二十五人’皆则及第’又曰[处厚之父仕于后唐’安有子至于宋而始為官’?]不知处恭公处休公同登梁灝榜进士’诗曰”[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顥以一人之身’越晋’周至宋四十八年而后遇’我乾度公天福六年辛丑以白云寺僧私卖高祖常侍何公香灯田于林通’遂恳病归取田’葵[夕阝]买城中陈垣宅居’号為刺桐巷’周广顺元年辛亥五月初一日终’距处恭赴梁灝榜才三十五年’岂远也哉?则未闻当时李昉之諫”[神山千仞云常下’竹啸庄屋半茅茨’六子有名登桂籍’四方无地可容锥’]又景德四年孙纬公建祠’学士杨亿贺曰[燕山休诧五枝芳’更有翁山六桂堂’竹啸潮头春水涨’壶华东望即扶桑]夫[宋志]之歌’周翠渠修而存之’今何為者’岂远臆胜于近见[与欠]?抑先世有防于莆人’传疑不足為快也’岂不得其实然”何况[通志]缘[郡志]而修'[通志]创于弘治时’彭惠安公序其事’乃欲以今淮古’一何悖也’夫国家悬爵’科名言举’荐辟行杨’名实辨矣’而致辟于非科名者’饰真也’恐子孙后无知者’揭以告之’

皇明万历丁丑六桂十八世孙竹啸若愚志 十九世孙东原君泽’清江禄就同立

“福建泉州六桂堂,洪江翁龚又方汪;南渡衣冠存晋水,数典寻源说桐江。国族原从家族始,家族兴旺亦兴邦;宗人璧合亲手足,史称六桂永流芳”。

六桂堂的由来,2001年12月1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血缘与地缘之间》(主编钱杭)一书等资料所载如下:翁、洪、江、方、龚、汪六姓联宗。

1959年,台湾省出版了一部由台北六桂宗亲会编印的《六桂堂族志》,系统地记录了台湾及东南亚地区(主要是菲律宾)由翁、洪、江、方、龚、汪六姓联宗组成的六姓联宗活动。由于六姓的始祖是同父兄弟,因此可作为源于是同一血缘关系的异姓联宗之典型。

六桂堂后裔主要集中在菲律宾和台湾。旅菲后裔中以洪姓人数最多,龚姓次之,其余均为小姓。洪姓在英林地区分布最广,旅菲英林同乡会总会属下有八个同乡,只有一半有正式组织。洪、龚两姓各会除南安家族总会自建会所外,多数均附设于六桂堂。六桂堂与各乡会亦构成一松驰的三层关系。

《六桂堂族志》中原载于旅菲六桂堂宗亲总会所编《族志》、翁益强所撰之《六桂渊源》,相当于六桂简史概述,是六姓联宗的基本依据。因资料宝贵,特转引如下:

溯吾族之始,实姬姓,乃周昭王庶子。夫人观白虹而有孕,生子,压拳不开,昭王喷之即开。左手有纹曰“公”,右手有纹曰“羽”,加公于羽为翁,遂赐姓曰翁,名曰溢。食采翁山,其它属青州,盐官郡。卒谥端明王。传二十四世弥伦公时,值赧王政衰,诸侯互相侵夺,公耻之,不忘厥祖,因指其地为姓翁。又历九世,宏公避新室之乱,隐居南阳,与邓禹为邻,不复出仕。及至十一世名轩公者,唐赐甲榜进士,官福建,为闽州刺史,乐山水之胜,遂居闽之莆田竹啸庄,为入闽之始祖。及至十一世茂禧公仕泉州,即地而居焉。厥孙维痒、维序,不记母训,皆登仕籍。迨至十四世有讳何公者,生子乾度,官至郎中,娶夫人陈氏生六子。长处厚,字伯起,宋建隆元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分姓洪,号敦煌,居朱紫坊;次处恭,字伯虔。宁雍熙二年梁灏榜进士,官泉州法曹。妣林氏,分姓江,号济阳,居淮阳。三处易,字伯简。宋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剑南少府。本姓翁,号盐官,居竹啸庄。四处朴,字伯淳。宋开宝六年进士,官泉州法曹。妣陈氏,分姓方,号河南,居竹啸庄。五处廉,字伯约,宋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大理司有直监察御史,妣陈氏,分姓龚,号武陵,居马栏。六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次兄同榜进士,官朝散郎韶州通判。妣陈氏,分姓汪,号平阳,居东林。当时六子齐荣,人称之曰“六桂联芳”,建坊于是莆。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东坡有言曰:“吾与相亲如路人者,其初兄弟也;其初兄弟者,一人之身。”即此而推可想概已也。吾族六桂自民国廿二年以来,菲律宾、新加坡、槟榔屿、仰光、厦门、泉州、安海、石狮、漳州,各处先后成立宗亲会,以联族谊。然吾族之灵苗,散布于全国,以及南洋岛夷,无地不有吾族人立足之地,仕宦、闻人、农工、商贾,不可胜数。非有祖德之厚,祖泽之深,曷克臻此乎?欲知来之有自,爰立序以联族谊,溯以往之无由,绘真容而崇祖德,从此宗风宜联于六桂族谊,复振乎一家,是强之所深望哉!

但《六桂渊源》关于翁姓的记载是同类早期文献的转录、转接,并非原创。此外,对翁姓为什么会分出洪、江、方、龚、汪五个分姓的理由,也未见《六桂渊源》作明确交待。而郑樵《氏族略第二》,江、龚、洪,属“以国为氏”者。其中江为“周异姓国”:“赢姓之国,颛帝玄孙伯益之后也。”龚、洪则为“周不得姓之国”,龚可能与商末一个以“共”为号的候国有关;洪也“本共氏,因避仇改为洪。豫章有弘氏,因避宋朝讳,变改为洪”。《氏族略第三》,方,属“以字为氏”者:“汪芒氏之裔,……宋朝为着姓。”可见除翁之外的五姓,无论是分姓的过程,还是选此五姓的原因,《六姓渊源》都缺乏必要的说明,显得过于是随意;真相似乎有所隐瞒,故令人难以置信。

据《六桂渊源》所追溯的翁氏族史,自唐代始,翁氏就已立足于闽州莆田,是官宦世家,代有名人,绝非等闲之辈。《通志略.氏族略第五》翁氏:“五代有谏议大夫翁承赞,莆田人。”北宋初年,翁氏兄弟六人先后科举得意,为人羡称为“六桂联芳”,“建坊于莆”之后,更成了莆田地方著名的望族。但六房却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宣告分裂:同父六子,继承“本姓”的是老三,其余五兄弟分别以五个著名大姓为“分姓”,所“号”亦为各大姓原有之地望。子孙的关系不公相当疏远,而且形同路人,所谓“其后振振绳绳,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贺吊间隔,婚丧不问;亲亲之谊,等于陌路。”对于如此匪夷所思的结果,笔者有一个自认为颇具可能性的解释:在古老的翁氏家庭中,也许隐藏着一个后人难以启齿的、与伦常之变有关的绝大的家庭秘密。否则断难想象,怎么会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望族中,出现一姓之六姓突然间分裂为独立的六姓,而且分裂之后竟然由老三继承本性,各姓子孙老死不相往来的事件?程度如此深刻的家庭分裂,在中国民间社会的历史上非常少见。

往事越千年,不堪回首的一页终究翻过,恩怨的沟壑也在漫长的岁月中填平。源于是福建莆田的翁、洪、江、方、龚、汪六姓后裔,终于从1993年开始陆续结成了异姓联宗关系。本来就是一姓之六房,故无须再作多余解释。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留下想象空间,更添无穷意味。

其它可能性当然也存在,比如同出于福建莆田的地域联系,亦可使散居各地、飘流海外的六姓子孙,依靠宋代“六代联芳”的历史佳话,结成异姓联宗关系。因为很明显,非莆田出身的六姓不属同一系统,故断无可能参与其事。如秣陵(江苏江宁)翁氏和浙江龙游翁氏,在其历史上就从未发生过分姓的故事,无论“六桂联芳”多么热烈轰动,它们也不会响应。再举一例。1975年出版的《江氏大族谱》,编入1928年江蕴和所撰之《江氏缘起》一文所述,其中对福建地区的江姓来源也与六桂堂无关,也不参与六姓联宗。

当然,并非所有的翁姓均为同一血缘,因为历史上有的翁姓子孙其本身原来并不姓翁。根据《六桂丛刊》的记载,翁氏也跟其他姓氏一样,添加了新的血液,那就是蒙古族镶黄旗卓蒙古特为翁。这一支新加入的翁氏,其中的代表人物,当为随从顺治皇帝入关的大将翁爱。

必须指出,导致莆田六姓泯除千年恩怨而实现联宗的原因无论为何,都不能改变各姓“传其所传,亲其所亲”这一业已形成的历史结果。异姓联宗只是在现有各姓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联宗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不是血缘性的,而是地域性的。《六姓渊源》反复宣称之“吾族”,实际上并不存在。又据其它资料所载,翁氏分泉州派、莆田派、金门派、广东潮洲派、常熟派五派系。

莆田派简介说明(由族谱序文节录)——自弘图内三十五世传公后为崇安丹山派始祖福清则为四十二世布愈公后晋江则为四十四世点公之后其余如漳之龙溪诏安平和南清龙岩漳浦之连江常乐沿之沙系诺子侄皆未见家乘。

清本朝国初之间隐居于澎湖锁港乡聚族传下子孙。从1990年起,几乎东南亚各国均成立六桂堂宗亲会和翁氏宗亲会,每隔两年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召开世界六桂堂恳亲大会(2004年第8届世界六桂堂恳亲大会10月6至8日在台湾金门举行)。凡六桂子孙均可报名参加。

翁洪汪方江龚这六个姓氏,历史悠久,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的族群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他们都有血脉亲缘的关系。

六桂系指:翁、洪、汪、方、江、龚六姓。相传,翁氏始祖溢公,为周昭王庶子,定居河南原城(即今河南南阳)。唐末,京兆翁氏三十五世何公,随父轩公入闽,卜居莆田竹啸庄(今名竹庄)。传至三十九世翁乾度公(898年~951年)官任闽王王审知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六子。为避战乱,遂将六子依次改姓。宋初,翁乾度公六子三次科举,先后高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兄弟同朝为官,时人誉之“六桂联芳”,此即为“六桂堂”之由来。

丰泽区津头埔是泉州六桂堂翁氏族人主要聚居地,此外,在南门厂口一带渔业新村(即今聚宝新城)亦有翁姓族人聚居,俗称“网仔船翁”。原先多以捕鱼为生。与津头埔是同根一脉。六桂翁氏宗祠原设于南鼓楼附近“同文斋印书馆”(解放初期为“泉山书馆”)内。因年代变迁之故,宗祠已不复存。

现翁氏家庙坐落于泉州迎春门外津头埔。原为坐北朝南三间张大庸,顶下两落,兼门口石埕。为翁氏先祖所建。作为祭祀祖宗、奉侍临终肉亲和宗亲活动场所。1958年夏,因故被拆除。随着旧城改造,在海内外翁氏宗亲的协力资助,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1998年迁址重建于迎津新村16幢二楼。建筑面积达100多平方米。作为联络海内外六桂宗亲感情的纽带,获有关部门批准,2002年12月8日挂牌成立“泉州市六桂文史研究会市区分会”。次年9月出版会刊《六桂春秋》创刊号。辟有“六桂源流”、“六桂史轶”、“六桂宗祠”、“六桂乡贤”、“六桂文苑”等10多个栏目。《六桂春秋》的出版发行得到了海内外六桂宗亲的积极呼应与反响,纷纷寄来文史资料和诗文。2004年10月又出版《闽南六桂》、《六桂祠堂文化》等专辑。

翁氏家庙作为泉州市六桂文史研究会活动场所和联络点,2003年被收录入《侨乡名祠》一书。

为了旅居海外特别是菲岛、美国和港台翁氏后裔寻根谒祖的迫切需求,2004年初成立翁氏家谱(续编)理事会,着手将现存的编修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翁氏家谱》手抄本,进行修订整理。在原编的基础上,由津头埔翁氏各房提供续编资料,并延伸至移居在国内外各翁氏分支。历时一年又八个月,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始自明万历年间(1589年)至今共416年间《泉郡津头埔莆阳衍派翁氏家谱》,全套计分为《原编》、《续编》两册。近8万字左右。并收录相关资料、题词、采照等10多篇幅。续编家谱、族谱是维系中华民族精诚团结的纽带,是新历史时期赋予《谱牒学》发挥优秀民族传统功能和使命,对研究泉州地方史志尤其是泉州宗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最近我看到翁氏94年编著的《京兆翁氏族谱》,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谱系,从翁氏始祖周昭王起始,家族世系条条有序,支脉衍派分明,几乎无断代之虞。从唐何公由中原入莆为始祖至宋明清编就15个谱序来看,大都提到翁乾度生有六子:处厚、处恭、处易、处朴、处廉、处休,“六桂联芳”之说,但均无片言只语提及避难改姓之事,只是在谱序后面附带摘选新加坡、马来西亚几个国家和台闽等地区编著的“六桂堂族谱”的片断,说到宋翁乾度生六子逢国乱出走,从此开基为翁洪汪方江龚六姓,惟至宋代在五姓中应有翁氏的苗裔,表示六姓同出一宗,这似乎有牵强附会之嫌。

乾度六子如果有改为六姓,为什么在《翁氏族谱》世系图表中自改姓的第四十代至六十五代子孙中一律清一色的满堂翁氏原姓呢?仅此乾度第五子改为姓龚的处廉来看,他生五子:谭、咏、谏、锷、浩由第40代至65代其子孙分支到莆田境内北高美兰东西翁、涵江南埕翁、庄边洋尾、秀屿其垅翁,却始终未见其分姓为龚氏呢?似此却难以自圆其说。

再从六桂大宗祠六桂坊来说,宋景德四年创建的大宗祠、明朝重建、清代整修现存黄石清江部分石碑来看,其六子在碑上有名有姓均刻上姓翁,可谓早已盖棺论定,纯属翁氏六桂,这与其他五姓有何关联呢?

再查<<莆田县志>><<八闽掌故大全>>这些文献中, 也从未提及什么避乱改姓的事. 举二例:

1. 明翁世资, 父子皆进士, 为户部尚书, 他就是一桂处厚的后代, 一桂的后代, 现在居住在, 黄石镇, 清江, 为巨族. 皆姓翁. 并没有姓洪

2. 宋翁纬, 景德二年进士(1005), 为四桂处扑之子. 四桂后代现居莆田涵江, 黄石, 塘尾等地, 都姓翁.可见四桂也没有改姓方! 和方姓毫无关系. 

再以姓氏堂号来考证,也以龚氏为例,早在2000年前后,自汉代至晋、南北朝中原地区、湖南、湖北一带就成为龚氏家族繁衍中心,堂号早已命名武陵,怎能说是由宋代处廉改为龚姓后逃亡到武陵山时,以武陵为堂号作为开基始祖呢?

面临当今“六桂堂”流传深广,形成世界性潮流,也不可小看,笔者倒是看到福清江阴翁氏宗祠有宋真宗时创建的词联:“六桂文章洪江翁方龚汪分异姓、百梅甲第厚恭易朴廉休乃同宗。”这究竟是何人何时题刻值得探讨。

笔者并非否认翁乾度六子为避难改异姓之事,在五代乱世时期,翁氏家族在朝中当大官,处在改朝换代关键时刻,为了防止断子绝孙,把自己或子女分为异姓寄养作为掩护,待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之后,各子女被接回,恢复原来身份姓翁,或许有个别子女长年失踪或迁移在台湾、东南亚各地,未能恢复原姓翁,繁衍生息,形成了六姓原一宗的传闻,这或许有可能的,但这毕竟尚少。因为宋时逃到海外,在华侨史上几乎没有记载。还有人认为这六个姓氏为什么音相同或相近,且都是平声,也值得研究。还有人认为这六个姓氏或许各有自己的“六桂”,形成“六桂联芳”,但洪、江、汪三姓是否有“六桂”,却无史考证,难以定论。

六桂联宗”原是“六桂腾芳”。我国南方的福建、潮汕及台湾等地的翁氏,多以“六桂”为其堂号: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六桂堂”谈谈自己看法。由潮汕六桂联谊会编的刊物《六桂》中云:“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袭、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 (见潮汕翁氏联谊会会刊《六桂》第二期《六桂渊源总述》)该文的观点其实也就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关于“六桂”的说法。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可以说,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或灯号可以说是中国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堂号的取名,一般来说,是对其先祖光荣史的阐释,如张氏“百忍堂”,杨氏“立雪堂”等等。潮汕翁氏用“六桂”为堂号也同此用意,是“六桂腾芳”的简缩。对照潮汕翁氏的迁徒地莆田,此说完全符合。莆田至今有六桂坊二座;一座是方氏的,一座是翁氏的,皆因先后有六兄弟(或六子)均成进土而立坊以志,所以说“六桂者,吾宗之六姓:洪、方、江、翁、袭、汪是也,此六姓,系出炎黄……”有欠妥之处。我们只要稍稍了解一下这六姓的来源就不难发现,他们之得姓均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其祖源也不完全相同,如龚,乃共工氏之后,与炎黄是对立面。原莆田电视局局长、莆田姓氏研究会顾问林祖韩先生对六桂源出六姓联芳的说法也认为欠妥,并认真对莆田市内的两座六桂坊进行了考证。他发现,方、翁二姓皆为当时莆田盛族,两家常有往来,有通谊之好,但在当时各有六子成进士,皆名扬天下的情况下,两个大家族绝不可能结什么宗族绝不可能与其他四姓联宗结谊,就是朝廷也不允许当地豪族有这种行为,怕其尾大不掉。他还发现,六桂之说只有福建、台湾、潮汕、珠江三角洲和海外才有六姓的联宗,尤其以侨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为盛,六姓联芳在北方是不存在的。

笔者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显然是因为当时祖国积贫积弱,海外谋生的侨胞,在备受歧视的社会环境下,为壮大自身的力量而实行的一种带有宗会性质的联合,因此翁、方、洪、江、袭、汪氏以六桂为旗号,实行联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实际上,这种现象在海外是较普遍的,如在菲律宾,有萧、钟、叶、林、沈、尤的“六兰堂”等等。

潮汕是著名侨乡,民俗风情不少带有明显的华侨色彩与侨乡特色,姓氏文化也不可能例外,六桂含义的演化便是典型例证。因此,我们探讨“六桂”由来时,可以尊重历史,二说并存。当然,那种中国人受欺侮受歧视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我们中国人已经站起来了壮大起来了,已不必再用这种带有封建宗会性质的方式来壮大自己了。

赞(1)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翁氏溯源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