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翁氏宗亲交流|文化|传播网

浙江宁波鄞州区石塘翁氏家族

鄞县高桥镇石塘村的翁氏家族,以经商致富而崛起于19世纪中叶。创始人翁景和,在上海南京路上开设大丰洋布店,是当时沪上专营英美洋布的最大原件批发字号,独家经销,财源滚滚,每年的利润达10万银两左右,人称“翁大丰”。发展到20世纪,这个绅商世家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崇尚科学文化的现代家族之风,涌现出一个科技人才群体,其层次、密度之高,举世罕见。他们中有中国现代地质学、地理学、地震学的创始人之一翁文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之父”、自然灾害预测大师翁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控烟之父”、医学家翁心植,曾任石油部总工程师、“中国输油第一人”翁心源,曾任美国总统顾问、著名钛金属专家翁心梓,其余的也都是教授、学者、医生、银行家、技术专家,真正称得上“科技之家”。

使翁氏家族实行现代转型的关键人物是翁文灏。他的辉煌成就,使献身科学、科教救国的思想纳入了其他家庭成员人生价值的追求之中。

翁文灏(1889-1972) 于1908年考取浙江省官费留学生,负笈西行比利时,入鲁汶大学攻读地质学。他认为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地质研究是基础性工作。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交通的建设、水土的保持与利用都离不开它。经过4年寒窗,他以最优等成绩毕业,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地质学博士。旋即束装东归,应北洋政府农商部之聘,到地质研究所任专职教授。他与丁文江、章鸿钊一起,培养国内首批地质人材,并带领学生开始了由中国人自己主持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探工作。

翁文灏是我国研究矿产分布和成矿规律的第一人。1919年,他出版了《中国矿产志略》。这是中国人所撰关于中国矿产的第一本巨著,分总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三编,内容丰富,记述精确;内有《中国地质约测图》,是中国学者编制的第一张着色的全国地质图。

翁文灏也是我国第一位考察地震并发表专论的先驱。1921年初,他亲赴甘肃大地震灾区进行实地考察,然后研究分析中国古籍中有关地震的记载,写成《甘肃地震考》,揭示了自公元前八世纪以来甘肃地震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接着,他又发表了《中国地震分区简说》、《中国震中地域及其地质》等一批极具价值的论文,成功地总结了我国各条地震带及大致的频发次数,提出地震的构造成因说,为以后中国地震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22年,第十三届国际地质大会在比利时召开,翁文灏向大会提交《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的影响》,着重阐述大地震和活的大断裂之间的密切关系,获得与会学者一致肯定,推选他任国际地质学会副会长。翁文灏为中国人在世界科技界赢得了荣誉。后来他又在北京鹫峰建立我国第一个地震研究室,成绩斐然,很快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

在我国自然地理学上,翁文灏也被公认为创始人之一。他在1925年发表的《中国山脉考》中运用现代科学观,批驳了所谓“两水之间必有山”、“天下山脉发源于一”及“沧海桑田”等长期流传似是而非的观点,对中国山脉的成因提出自己的科学分类,促进了中国地理学的进步。而他对于中国地理学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中国地图的研究与编制。1930年,他受《申报》委托,和曾世英一起承担《中华民国新地图》的编制任务。于是他深入研究了当时最权威的《大清一统舆图》,把研究所得写成《清初测绘地图考略》,对新版中国地图的绘制发挥了极有成效的指导功能。《中华民国新地图》于1933年出版,它是我国第一本现代化地图集,根据实测资料,按等高线运用分层设色法绘制而成,达到了国际水平。翌年,他被无可争议地推选为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而且一当就是10年。

翁文灏在科学研究方面最有世界性影响的贡献,是他提出的“燕山运动”理论。1926年10月,翁文灏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次太平洋科学大会上宣读了《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立即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此文比较研究了中国东部特别是六盘山以东的华北区域构造特征和构造运动的时代,认为亚洲东部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确实存在着造山运动,但这与欧洲的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有明显的区别:“盖中国东部海西宁期之造山运动则实在中生代之中部,谓之海西宁已太迟,谓之喜马拉雅则尚太早,余尝创一新名,称之为燕山期之造山运动。”这一被翁文灏发现并命名的“燕山运动”,堪称20世纪中国和太平洋区域地质学的卓越成就,它使“环太平洋构造”这个全球概念,获得了完整而现实的内涵,充分说明中国地质构造学自始就是世界地质构造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学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开创了东亚地区地质构造学研究的新时期。

翁文灏还相当重视地质学边缘学科的开拓,积极组建相应的专业研究机构。1928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地质调查所与协和医院合作成立“新生代研究室”,专门研究古生物和古人类遗迹。被视为“达尔文的人类进化论发表以来,得到的最完整、最可靠的支持和证据”的周口店“北京人”头骨,就是在翁文灏组织领导下发掘出来的。这个无价之国宝,轰动全世界,甚至改写了人类史的教科书。

在这样一位大科学家的影响和带动下,翁文灏的堂弟们也纷纷步入科技领域,其中成就最为卓著者,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石油物探之父、预测学一代宗师翁文波。

翁文波(1912—1994)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选择了地球物理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在地质调查所的鹫峰地震台潜心钻研,完成了题为《天然地震预报》的毕业论文。后来赴英在伦敦大学专攻地球物理勘探,以自己设计制造的“重力探矿仪”获得博士学位,随即回到战乱中的祖国。翁文灏时任经济部部长,正积极组织开发西北的玉门油田。翁文波便由重庆转赴玉门老君庙油矿,从此开始了野外石油物探、电测的艰苦生涯。

翁文波把自己研制的重力仪和电测仪应用于石油勘探中,在玉门油田打出探矿测井并建立起测井系列,开创了我国运用地球物理探矿法进行石油勘探的先河。抗战胜利后,他在翁文灏组建的中国石油公司担任勘探室主任,普查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质状况。1948年,他在美国《油气杂志》上发表文章,批驳当时盛行的“中国贫油论”。他预言:“中国可能有三个含油气带,包括华北平原和江汉平原,向东延伸可进入松辽平原。”1950年,他撰写巨著《中国石油资源》,系统地总结了已知的油气田和有油气显示地带与煤炭变质关系。不久,他在全国会议上作《我国含油气藏区的初步估定》的报告,成为当时石油勘探的战略方针。同时编制出《中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把塔里木、柴达木、江汉、华北、松辽等盆地列为重点勘查地。1958年冬,翁文波作为石油部勘探局总工程师,带队进驻松辽盆地。仅仅一年,黑龙江肇州境内的松基3井就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翁文波因此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损失惨重。周恩来总理向翁文波等专家明确指示:“希望你们能搞地震的预报,这是我交给你们的任务!”于是他在十年浩劫中,顶住巨大压力,一头扎入预测学的研究,渐渐有了理论突破。他把概率学上的“醉汉游走”理论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联系在一起,获得前所未有的发现:地震看似醉汉游走,其实异常清醒,伺机就把灾难带给人间。1984年,翁文波出版了《预测论基础》,这是他研究预测学的一座里程碑。除了“醉汉游走”,书中又提出“翁氏猜想”、“可公度性”、“浮动频率”等理论,成为预测自然灾害的重要方法。而上述理论的取得,无不建立在他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的综合突破之上,绝非占卜或瞎猜。

1988年,翁文波多次预测推论:1991年我国将出现严重的旱涝灾情。可惜人们未予重视,结果,1991年洪水泛滥,受灾人口两亿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00个亿。同年11月,有位美国朋友请他预测地震,他的结论是:1992年6月19日,在美国旧金山大区域内将有6.8级的地震。翁文波于3月12日致信大洋彼岸,没等那位美国友人做出任何反应,洛杉矶和旧金山接连发生6级以上地震。但翁文波断定,这是前震而非主震。果然,6月28日,加州发生了40年来最大的7.4级地震,仅比翁文波预测的晚了9天。

从1982年至1992年,翁文波共预测240多项自然灾害,其中准确和基本对应的有200多次,占预测总量的80%以上。《光明日报》、《瞭望》、《中华英才》以及国外的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尊称他为“当代预测宗师”。

翁文灏是旧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翁文波是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他们的侄子翁心植,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被我国医学界公认为是继张孝骞之后、在内科界博与深兼备的最负盛名的医学专家,在普通内科、寄生虫病、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诸领域均有创造性贡献,因而获得了中国医务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翁心植 出生于1919年,在抗战的烽火中辗转南北,刻苦求学,最终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由美国纽约州医学院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从此走上了漫长而又不凡的内科学研究之路。

1947年,翁心植刚刚踏入临床医学的大门,就因发现和诊断出国内首例“高雪病”而声名鹊起。我国著名的内科及热带病专家钟惠澜教授特别垂青,把他带在身边致力于解决当时我国严重的寄生虫病问题。翁心植潜心研究黑热病、肺吸虫、肝吸虫及血吸虫病的诊治,不负恩师期望,先是发明了简制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用抗原,接着又在肺吸虫病和血吸虫病的诊治研究上再创辉煌。上世纪50年代,疫情严重,甚至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翁心植经过反复试验,创建了用于诊断肺吸虫和血吸虫的简制抗原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使之可以大范围推广应用,在疫情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

1956年,37岁的翁心植出任《中华内科杂志》副总编辑;翌年又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临床检验杂志》。不久,他随同钟惠澜调往中苏友谊医院,研究重心也转到心血管病方面,而其成果依然令人惊叹。他以太监为案例,长期、系统地研究了雄性激素与冠心病的关系,发现雄性激素缺乏是老年男性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新的角度揭示了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并为防治提供了依据。他还发现并总结了白塞病的内科表现,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白塞病并发心脏瓣膜损害,并提出结核自家免疫反应是本病病因之一,深化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他自己也成了医治白塞病的回春妙手。

进入70年代,翁心植的研究视野转向呼吸疾病,而且再创辉煌。他认为肺心病虽属心脏病,但究其根源绝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所致心脏受损。为了攻克这一难题,他组织成立了全国肺心病防治研究小组,并分6大区在各省市成立了相应组织,形成了相互交流协作的严密组织网络。他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呼吸重症监护室,率先应用肝素治疗肺心病,使肺性脑病的死亡率由68%降到30%。肺心病的住院病死率,也由35%降到15%以下,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诊断、治疗达到国际水平。他创办的全国性呼吸专业医师培训班,20多年中培养了800余名呼吸专业医师,许多人都已成为各医院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当2003年SARS疫情突然袭击北京时,这支精良的队伍发挥了抗击SARS主力军的作用,为战胜这一人类新的传染病做出了重大贡献。
呼吸疾病与吸烟密切相关,翁心植在国内率先倡导控烟工作。1984年,他主持全国首次吸烟情况调查,参与者多达50余万人,调查结果长期被国内外刊物所引用,从而使我国的控烟工作与世界接轨。他曾任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专家顾问组成员、世界卫生组织烟草与健康合作中心主任,在1998年和2001年,两次获得WHO烟草或健康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控烟之父”。

赞(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翁氏源流 » 浙江宁波鄞州区石塘翁氏家族
分享到: 更多 (0)

留言 2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1. #1

    曾祖母张梅兰出生在1905年, 我听曾祖母说起过爷爷翁维高是11岁从宁波来上海做亲戚纱厂的账房学徒, 从此我们在上海扎根。我是2013年移居美国旧金山湾区的, 来美之前, 陪父亲翁振惠去了一次宁波鄞州区石塘看老宅, 遗憾的是, 老宅还在, 目前是王姓的亲戚占有和居住,从文革期一直现在。也没法要回来了 ❓

    翁友亮6年前 (2018-02-26)回复
  2. #2

    阿爷翁榆庭(已改名)在上海徐家汇开纱厂,父亲翁维乐一家现住上海,作为后人我一定要去一次宁波鄞州石塘老家看看。

    翁孝芳10个月前 (07-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