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翁氏后人及常熟翁同龢纪念馆共同组织的“2018年度翁氏后人回乡联谊活动”在翁同龢纪念馆同和讲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合肥、蚌埠、徐州、苏州以及常熟本地30多位翁氏后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年逾过百的翁同龢玄孙翁万戈先生也从美国发来贺信。
翁万戈侄子、《翁同龢日记》校订翁以钧先生,在活动中与在场的翁氏后人漫谈了十九世纪的常熟翁氏,着重讲述翁心存“五宇号事件”、翁同书寿州事件、翁同龢的悲喜人生等,感慨家族的荣枯升沉,怀念先辈耕读起家,书香传家,坐实江南文化世家资望的艰辛与不易。翁以文先生介绍了璇洲里常熟翁氏和最后一任族长翁永孙,他认为这个家族独特之处是“坚持学习、支持教育”,对家族文化始终坚守不弃,且不遗余力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中科院院士翁宇庆先生谈及拜谒綵衣堂的数次感触,从一个面积较小的纪念馆逐步发展成常熟的文化名片,作为翁氏后人感到了祖辈德泽荣耀,他笑说:“父亲经常强调富贵不能长久,唯有读书才能绵世振家,所以翁家历史上有两代帝师,现在有两代院士,没有辱没先辈的祖训”。
作为翁同龢纪念馆的守望人,王忠良馆长讲述了翁氏故居的历史沿革,以及1990年翁万戈先生捐献出老宅的义举。从建馆至今,翁馆20多年的发展有目共睹,从700多平米一个略显“局促”的故居,到2013年6600平米的占地面积,翁馆实现了故居的全面完整开放。当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翁氏文化的高度、厚度、深度,在故居里无法淋漓尽致得到展示,但是翁馆人始终坚信,有学界的支持、有翁同龢研究会和翁氏后人资料的不断充实,翁馆终将会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品牌的名人纪念馆,成为翁氏文化的“归宿地”和家风传承的“活”教材。
翁氏后人相继交流发言,亲情流淌。他们在世系简表上找寻各自的支系,在翁氏家风传习馆吟诵着先辈的治家格言。纷纷表示,要追溯渊源,寻根探本,传承祖辈创立的门风家教,与翁同龢纪念馆一起将常熟翁氏文化发扬光大。
最新评论
蓬洲城名人多,宋代有北门烈女道真姑,宋皇帝賜烈女!翁氏家庙,炉下子孙宋代三名文进士,清代武进士一名及很多名人!还有明代翁萬達一家三代部院!翁万达是明代兵部尚书等等!
天下翁氏一家亲,翁氏历史源遠流長。
我听老一辈说我的家族有迁到叫什么(阿南)地方,他们以前有拿族谱到我这里找到,但没找到我们。现族谱记载:八世,叔恺,九世,必违,必达,十世,永成,永江,十一世,汝贵,汝明,十二世,宗茂,宗山,十三世,德
六桂堂后裔,湖北大冶翁家山
大成万代是哪派
宗亲好!我们村——浙江绍兴市柯桥区钱清街道新甸村高地翁 全村99%大概500多人姓翁